长期资产配置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知方观点 » 长期资产配置 »

知方石:也谈为什么货币高增长没有带来通胀

发布时间:2016-05-31 知方石投资有限公司
最近朋友圈有多篇关于M2与通胀关系的讨论,角度各有不同。我们因为在做大宗商品,对这个话题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。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,权当抛砖引玉。

首先,“货币高增长没有带来通胀”是个伪命题,准确的说法应该是“货币高增长没有带来CPI的快速上涨”。在这里,通胀和CPI不能画上等号。原因在于CPI的权重不合理,不能有效、客观的描述通胀状态。

CPI是一个物价指数,这是一个大篮子。各种商品的价格,哪个更重要,哪个权重更高,我认为,应该参考GDP构成和个人消费支出。中国的CPI,食品权重很高,生活资料权重很高。但事实上,如果中国的GDP构成,服务业已超过了50%。我们的直观感受里,食品和基本生活资料消费支出也已经越来越低。因此,这样统计出来的CPI是不对的,或者叫做有偏统计量。

当然,从政治角度来说,目前的CPI权重有一定道理。高层领导最关心政局的稳定性,而现有CPI刻画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价格变化,有利于观察基层居民的生活状态。这些居民不算富裕但基数非常大,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。相反,“小资产阶级”们是惹不出什么事来的。经济为政治服务,这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大实话。

货币高增长,和真实的通胀水平,实际上相关性是很高的。只不过,这些巨量投放的M2,没有进到生活资料的池子里,而是有了更大和更好的去处。典型的就是投资性房产,还比如车辆开支,其他类似于休闲娱乐、度假旅游等享受型消费,人们花钱多且愿意花钱。前面提到,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了50%。服务市场吸收了大量的M2,服务价格也上涨飞快。深圳这边几年前洗个车十几块钱,现在已经40起步。房产也是服务业。我们知道,房价的大头在地价。一线城市房价飞涨,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为居住在一线城市的权利的价格飞升。此外,投资需求也吸引了不少M2。对于一些富裕阶层,消费支出是有天花板的,一年怎么也花不了太多钱,剩下的全部用于投资支出。M2有了去处,自然不会在生活资料的小池子里挤,也不会过多影响CPI的变动了。

延续蓄水池理论,货币投放要想影响到CPI,必须引导M2进入生活资料市场,通俗的说,就是推动人们在衣食住行上花更多的钱。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阳光普照,让底层的居民更有钱,他们的边际消费支出的效用是更强的。依稀记得上一次通胀水平略高时的社会情境,那大概是08年前后,那一段时间,农民工返乡,劳动力价格上升的特别快,农民更有钱了。还有就是公务员连续加了若干次薪,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很大。而这两年,过剩企业去产能,“释放了”众多劳动力,基层居民的收入无法快速上升,CPI就还会维持低位。

CPI跟底层居民收入关联更大的逻辑,在经典的经济学里也能找到支持。我们知道菲利普斯曲线,失业率和CPI成反比,在这里,失业率就是基层居民收入的代理指标。有趣的是,M2和CPI的关系就没有失业率这么直接。

看到这我们就明白了,统计指标其实有着很大的迷惑性。要想真正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规律,必须仔细了把统计指标掰开了看,看细项,看构成。否则,凭着经济学家一张嘴,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论。A股市场就有这样的例子。个人一直认为,上证综指不能完全代表大盘一样,也是因为加权方法的问题。老百姓的钱,公募基金的钱,更多的投向了中小个股或成长股,事实上,在过去的几年里,整个社会的投资热点,都在新兴产业,这些行业的相关股票,实际上早就突破了当年6000点的高位。而用蓝筹权重更高的上证综指来描述当前A股的状态,并不能恰当的描述投资者盈利和套牢的真实状态,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主张看中证500指数做策略的原因。